沙普爾太子嚴格按照漢軍的步兵操典編排戰(zhàn)術(shù),他下令第二排的火槍手們進行齊射,掩護第一排的盾牌手。
波斯陸軍使用的火槍基本上與羅馬軍團相當,也是前裝線膛槍。
可是蠻族騎兵沒有火槍,只有輕騎兵配備了獵弓,所以波斯陸軍齊射的時候,他們只能束手無策。
最要命的,就是波斯陸軍是配備了火炮團的,波斯火炮對于蠻族的騎兵進行了猛烈的炮擊,許多重甲騎兵根本就沒聽見過火炮的聲音。
他們都被火炮的巨響嚇了一跳,而且胯下的戰(zhàn)馬也沒受過這方面的訓練,許多馬都驚了,亂竄亂跳,有些騎士被顛下馬來。
輕騎兵雖然有獵弓,可是射程有限,只能盯著炮火和齊射,沖到六十丈之內(nèi),才能反擊。
一片片、一排排的蠻族騎兵被放倒,尸橫遍野。
僥幸能夠沖到波斯帝國軍陣之前的蠻族騎兵也大多數(shù)都累的不行,他們鼓起余勇,用馬匹重重的撞擊在盾牌上。
往往都會把盾牌后面的重裝步兵撞吐血來,近距離射擊就開始自由射擊了,離得近自然打得準。
當蠻族騎兵有些筋疲力盡,損失也越來越大的時候,沙普爾太子才命令他的騎兵出擊,從兩翼包抄,插到蠻族騎兵與蠻族弓弩手之間。
養(yǎng)精蓄銳的具裝騎兵突然出現(xiàn)在蠻族騎兵的兩翼,狠狠地插入了敵人的兩肋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